学习《格言联璧》二十三之五

2020-09-21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9.21(农历8.5)学习《格言联璧》二十三之五~1.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在《格言联璧》中,古人告诉我们处理事情时应有的心态是:“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则格言的最后一句:“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这是说,人生遭遇到疑虑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胸中坦然,平静面对,心无所系。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席地而坐,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浮涌起。

 

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气馁,更不能放弃。要懂得顺势而为,低谷时潜龙勿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要用一种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笑看人生。

 

下面,讲一则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经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心境。


大师三十七岁那年,赴山东崂山结庐安居。当时的皇太后送三千两黄金为大师建寺居住。神宗皇帝不满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故意迁罪于大师,以私自创建寺院的罪名将其充军至广东雷州。


行经南京时,大师的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甚是欢喜,没有丝毫忧虑。大师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生死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


他的母亲说道:“生死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一大把年纪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三叮嘱大师:“要以道自爱尊重,不必挂念亲情!


大师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您这样的见解,哪里不能顿尽生死之情呢?“言下之意,流转生死都是因为恩爱缠绕,若能放下,就能解脱。


大师到达雷州时,恰逢灾荒,饿死者无数,大师即发动群众掩埋尸体并启建济度道场。当地的官民仰慕大师的学问道德,经常有人前来拜访。大师身穿囚衣仍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由此开创了岭南的佛教风气。


大师身处逆境,置生死荣辱于度外,和百姓患难与共,时刻不忘用佛法济度有情,安慰人心,实在值得我们后辈赞叹与学习!

 
如果我们遇到障缘,无论身体的、心理的、或是外缘环境的,要学会淡然面对,不退失信心。让念头回到最初发心的原点上,不忘初心,向古大德学习,经得起考验,永远向前
 
可谓:
 

人到无奈练心境,

云起云落参人生。

笑看多少愚痴事,

凄凄惨惨错用心。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格言联璧》二十四

下一篇:月落还出利群生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