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了解五台山(三)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3年10月04日

了解五台山 (三).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重走霞客路,朝礼五台山”的见闻随感。

 

根据《游五台山日记》记载,徐霞客过了龙泉关后,沿着五台山清水河走了四十三里,到达白头庵村。这座村庄,是依于村子里的寺院“白头庵”而命名的。那么,白头庵又有着怎样的得名因缘呢?

 

2023.10.4-1.jpg

白头庵


翻开手头的《清凉山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白头庵,南台东北十余里。昔有行者,生而皓首,神异颇多。嘉靖间,卓庵于此,后罔知终焉。”此中的文义,非常清楚:白头庵在南台东北方向十多里的地方。过去有位修行人,生来就满头白发,神异的事迹很多。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这所不凡的寺庙,后来此人却不见了踪影。

 

此外,《清凉山志》中还录有明代性善法师的一首诗:

 

皤然一老叟,来自无何有。

手携紫节黎,飘飘鹤随后。

两鬓带秋霜,未拟年多寿。

隐显翠微中,樵牧传之久。

乞食向人间,结庵倚山阜。

紫气拥崖巅,丹砂煮星斗。

乘兴入蓬莱,相寻不相偶。

题诗细咨询,遣踪果非谬。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年那位修行者的应化事迹:有位白头老翁,飘飘然来去无影踪,手拄紫色的黎杖,白鹤伴随在身后。砍柴人和放牧人之间,对这位老者早就有传说,说他经常出没于山岚雾霭里。只见他两鬓银丝,却看不出有多大年纪。据说这位老者也到人间来乞食,还在一座山边搭了个小茅庵居住。庵堂上方紫气缭绕,熬煮丹砂的锅里,倒映着满天星斗。后来这位老者弃庵离去,趁着兴致进入了蓬莱仙境,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我题诗前曾仔细咨询当地老者,这传说果然确切无疑。

 

以上白头庵的得名由来,彰显出五台山凡圣同居的奇妙景象。诗中的紫节黎、白鹤、紫气和丹砂、蓬莱等,属于道教元素。紫色通常被道教视为神圣、高贵的颜色,代表精神升华和道德提升;白鹤是长寿和超越尘世的象征;蓬莱,原指东海仙人居住的三岛之一,后来泛指仙境。

 

现今的白头庵,虽是一座复建后的新庙宇,但它奇特的历史渊源,仍然熠熠生辉,为人乐道。衷心祝福:道场清净庄严,见闻欢喜得度!

 

可谓:

 

白头庵名有来历,

银丝老者多神奇。

一笑了了成故事,

清凉凡圣同山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2023.10.4-2.png





上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九十八

下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