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九品莲花开 | 第十一篇
分享到:

作者:编辑部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0年05月21日

2020.5.21(农历4.29)九品莲华开(十一)~1.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如果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就坚持做下去。坚持是自信的宣言,坚持是耐力的考验,坚持是成功的希望,坚持是力量的体现。坚持修成了一种境界,不管前进的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都不会阻挡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经云:“意常信乐佛,其心不退转!”


昨天我们学习了九品往生观“上品上生”应具备的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概括来说,至诚心就是对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怀有至诚恳切、真实不虚的心。深心是指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凡夫,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广大,乘彼愿力定能往生。回向发愿心是说,将所修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共成佛道。

 

元照律师认为,这三种心与菩萨的三聚净戒以及法报化三身佛,逐一对应。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说:“若对三聚,初即摄律仪无恶不断,故必至诚。二即摄善法无善不修,故必渐深。三摄众生无生不度,故必回施。”

 

这是说,对菩萨的三聚净戒来说,第一摄律仪戒,欲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就必须发至诚心。第二摄善法戒,即一切善法都要修,无一善不修。善法有浅深,有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因此,修行善法须从浅至深、循序渐进、坚持不退,这就离不开深心。第三摄众生戒,愿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必定要将自己的善业功德回转布施众生,这正是回向发愿心。

 

《义疏》又说:“若对三佛,初是断德,法身佛也。二即智德,报身佛也。三即恩德,应身佛也。果有三佛,因必三心,不可缺一。”

 

这是告诉我们,对于法、报、化三身佛来说,第一至诚心则对应于断德(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就是法身佛。第二深心对应于智德(佛的智慧圆满),就是报身佛。第三回向发愿心对应于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就是应身佛。果位上有三佛,有果必有因,因地上一定有三心,这是缺一不可的。

 

三心与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分三),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回因向果。这是说将所修功德,回转趋向无上佛果,这就是深心。二回自向他。将所修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沾利乐,这正是回向发愿心。三回事向理。将在事相上所修的功德,回向真如实际,求证诸法实相,这就是至诚心。

 

总结来说,《观经》上品上生中所说的三心,与大乘菩萨的三聚净戒、佛的法报化三身、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名言称谓不同,但主旨是一致的——想圆成佛道,一定要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这也正是元照律师一再强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即无上菩提心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修习何种法门,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经文: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具”是完全、具足义。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真发了这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一定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大家认真思惟,努力修习,万分珍惜!

 

最后引虚云老和尚偈共勉:

 

佛教世人持净戒

戒净庄严清净身

了知舍那心地印

生佛无殊一体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九品莲花开 | 第十三篇

下一篇:九品莲花开 | 第二十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