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九品莲华开 | 第三十三篇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0年06月13日

2020.6.13(农历闰4.22)九品莲华开(三十三).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有人问:怎样自利利他?回答:自利就是没有厌足地修习福报和智慧,福报智慧多一分,帮助众生的能力就提升一分。因此,上求佛道获得智慧,下化众生集聚福报,真能自利方能利他,真能利他也在自利。让我们以《华严经》中的偈颂共勉:“习行福智无厌足,恭敬多闻不疲倦,国土相好皆庄严,如是一切为众生。




昨天我们学完了九品往生观下品中生的内容,今天进入下品下生的学习。这一品的经文也分为四部分内容,先来看第一部分:造恶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佛告阿难和韦提希夫人,下品下生的情况是,或有众生造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足种种不善法。如是这类愚痴人,由于造作恶业的缘故,应当堕落恶道当中,历时多劫,遭受无穷的苦报。
 
五逆”,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所害的境,均为众生的恩田。因为违背、有负这五种恩德的缘故,所以叫做五逆。
 
十恶”,即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三(贪嗔痴)。一切恶业,都不出这十种造作。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设问。
 
为什么说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具诸不善”呢
 
元照律师回答:既作极重,余无不为,故云具诸不善。意思是,既然能造作极重的恶业,其他恶业也就没有什么不能作的了,所以说是具足种种不善业。
 
问:大本云,下至十念,不生我国,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今经五逆,亦得生者?
 
问题大意:《无量寿经》云,下至十念,不生我国,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为什么《观经》却说五逆之人,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元照律师说:若据弥陀愿力,岂遮造逆之徒?方便赴机,言乖趣合。彼则显乐邦殊妙,欲进于善人;此明净业功深,不遗于极恶。但使持名回愿,无不灭罪往生。故《观佛三昧经》云:四部弟子,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等,如是等人,若能至心,一日一夜系念观佛一相好者,诸恶罪障皆悉消灭。引彼证此,罪灭何疑?
 
以上元照律师的解释,大意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力来看,哪里会遮障造作五逆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无量寿经》和《观经》的说法虽不一致,但主旨与本怀都是方便接引不同根机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侧重突显极乐世界的殊胜微妙,鼓励善人求生。而《观经》则强调净业功夫贵在深厚,即使是极恶之人,也有往生的份。只要至诚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不灭除罪业往生彼国的。《观佛三昧经》云:四部弟子,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等,如是等人,若能至心一日一夜系念观佛一相好者,诸恶罪障皆悉消灭。引这段经文来证明《观经》临终十念也能灭罪往生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可见,佛是大慈大悲,不舍弃一切众生的。我们要生起真实的信心,常自忏悔宿世恶业,精进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可谓:

生死流转堪可伤,

不知何处是故乡。

欣闻如来正法教,

一句弥陀寻亲娘。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九品莲华开 | 第三十五篇

下一篇:九品莲华开 | 第三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