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念佛圆通章》,请看经文: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
“我忆”,是大势至菩萨自己陈述,回忆过去恒河沙劫前。
“往昔恒河沙劫”,这是形容过去的劫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多得无法计算,意思是时间久远。为什么用恒河沙来形容呢?恒河是印度北部的一条大河,被印度人尊为“圣河”,是大家熟悉的河流。恒河沙数量多,数不尽,并且很细。因此,佛讲经说到数字之多时,就用恒河沙来做比喻。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这是说,有佛出现于世间名叫无量光。此佛以光明而立号,因光明炽盛的缘故,名无量光。光有身光和智光之别。智光,指诸佛同证得的智慧之光:身光,因各自愿力不同,光照的远近也不尽相同。大势至菩萨忆念往昔恒河沙劫以前,有十二如来相继出世,第一尊佛的德号是无量光佛,这尊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这是说,在一劫当中有十二尊如来相继出世。十二如来是: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能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十二如来,相继一劫”传授念佛法门,可见念佛法门传承有序。大势至菩萨得到念佛法门,并亲自实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证得圆通。我们得此念佛法门,真能依教而行,也可证得,因此当自珍惜。
在《念佛圆通章》中,十二如来只例举了第一尊无量光佛和最后一尊超日月光佛。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十二如来的最后一尊佛,德号为超日月光。日月之光只能照四天下,佛光普照十方而无所障碍,无时无处不照,胜于日月之光,故号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圆通章疏钞》云:十二光如来皆名光者,是因为在因中念本觉佛的缘故。能念之心清净光明即是始觉,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证得究竟果妙之觉,现起佛之身光。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本觉,都有自性光明,但需要通过始觉,遇到佛法好好学修开发本觉,最终证得果觉上的佛。
大家有没有思惟过这样一个问题:佛的光明无处不照,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呢?
因为,我们的心被妄想、执着、烦恼所蒙蔽了,所以感受不到佛光普照。《华严经》讲:“譬如生盲不见日,日光亦为作饶益。”这句经文是说,盲人虽然看不见太阳,可是太阳仍然照耀大地,利益众生,而盲人也在阳光之中。同理,虽然我们看不到佛的相好光明,可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佛菩萨的护佑中。
世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和菩萨一起走在沙滩上。走着走着,原本一前一后的两对脚印,却只剩下一对了。
他很是不解,就问菩萨:“菩萨!您答应过我寻声救苦的,只要我发愿跟随您,您就会一直在我身边守护。为什么在我最需要您帮助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了呢?”
菩萨慈悲柔和地回答道:“孩子,我从来没有舍弃过任何一个真心追随我的人!你之所以只看到一对脚印,那是因为我在背着你前行啊!”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佛菩萨确实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当我们的心被烦恼所蒙蔽,甚至产生恐惧、孤独等妄想时,就会埋怨佛菩萨不加持、没感应。这说明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还是不够的。如果真正信心具足,我们就会想到:佛菩萨无论何时何处都与我同在!能从内心深处,感念佛菩萨时刻给予我们的加持。
一句弥陀,
常常念起。
持之以恒,
必有法喜。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