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19(农历2.7)学习《净行品》二十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正式发心出家的最后一愿,即《净行品》的第十九愿:
第十九愿
正出家时 当愿众生
同佛出家 救护一切
这一愿是讲,菩萨已经落发、着袈裟,这时内心就要善巧发愿:愿一切众生,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一样,发起真正的慈悲心,勇敢地承担起救护一切众生的重任。
下面我们逐句来看:
正出家时: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只是成就了出家人的外相,称为形同沙弥(尼),还不能算真正出家。律中言,真正的出家是指受十戒。成就出家人的戒体,才能称为法同沙弥(尼)。
《遗教经》云:“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所以,在家戒有五戒、八戒、在家菩萨戒;而出家之后,由沙弥(尼)十戒开始,继而次第求受具足戒、菩萨戒等。
沙弥是“息恶行慈”义。既要“息恶”,去除自身的烦恼、恶法,同时还要“行慈”,广修善法,救度众生。此中包含了自利和利他两层含义。既然勇于出家,就要像佛那样,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样才能成为一切众生的依怙。
同佛出家:意思是一旦剃发染衣现僧相,就要常随佛学,以戒为师,勤修定慧,走向解脱。
救护一切:说到“救护”,以大悲心拔济众生出苦为救,以大慈心给予众生安乐为护。能够做到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又能令其了知因果、断恶修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救护一切”。
下面分享一则佛在因地时的故事。
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曾为一狮王,名肢具,它对一切众生均有大慈大悲之心。肢具以水果、树叶为食,住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
后来有一对猴父母,生下两只小猴后,便将猴崽交与狮王,自己前往别处。有一天,一只老鹰王突然将两只小猴叼至山岩上,打算把它们吞吃掉。这时,狮王追过来对老鹰王说:“我保护的两只猴崽,望你切勿吞食之。”
老鹰王则刁难说:“你是兽中之王,如能舍弃兽王之身,令我饱食一餐,我就将两只猴崽奉还给你,否则定要吃掉它俩。待我吃完后飞上虚空,你又能奈我何?”
狮王对老鹰王说:“我宁可舍弃生命,也要救下这两只小猴。自我发菩提心以来,从未说过妄语。为利益众生,我今天甘愿舍身。”老鹰王见狮王菩提心坚定,深受感动,便将两只小猴放掉,并且对狮王说道:“大兽王,你无须再舍弃肉身。”说完,便飞走不见了。
无始劫来,佛陀发菩提心,救护度脱一切众生无有疲厌。我们身为佛子,随佛出家,菩提心应是遍虚空法界的,应发愿救度法界一切众生。“正出家时”,我们也愿一切众生,都能发起同佛一样的大菩提心,自利利他,早成佛道。这才是出家的真正目的。
可谓:
一日摸头须三省,
莫负出家美名称。
常思妙道不放逸,
永不退失菩提心。
上一篇:学习《净行品》二十三之一
下一篇:纪念佛陀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