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一四〇之一

2022-07-03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7.3(农历6.5)学习《净行品》一四〇之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三七愿


赞佛功德 当愿众生
众德悉具 称叹无尽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赞叹佛的功德时,就会巧发善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圆满具足佛的各种功德,如佛一样得到无尽的称颂与赞叹。


赞佛功德:“赞”,指称颂、赞美。“功德”,《胜鬘宝窟》中说:“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众德悉具:《毗尼日用香乳记》中说,“如来众德悉备,行果极圆,赞不能尽。”可见,十法界中,唯佛的功德圆满完备,堪称究竟意义上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讲到,有十八种功德法唯佛独有。声闻、缘觉、菩萨所不具备,故又名“十八不共法”


一、诸佛身无失。”佛无量劫以来,常以戒定慧和慈悲而修其身,功德圆满,一切烦恼皆尽,所以佛身所行无有过失。


二、口无失。”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具足无量智慧辩才,金口所宣字字句句,契合真理,无有过失。


三、念无失。”佛具无上深妙禅定,心不散乱,常在定中,对一切法心无所住。


四、无异想。”佛对众生平等普度,犹如日光普照大地,心无分别,无有异想。


五、无不定心。”佛于行住坐卧,不离甚深禅定。


六、无不知已舍。”念念中苦、乐、不苦不乐受中,悉觉悉知;念念中所起心念,无不知而过。


以上六种“无失”,是说佛在身口意方面的功德。


《天问经》中说:“何人无过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心,应作者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脱,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七、欲无减。”指佛勇猛精进修集善法的欲望不减,度脱众生的悲心永无止息。
 
八、精进无减。”佛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故常行精进,度脱一切众生无有休息。


九、念无减。”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圆满,无有退转。


十、慧无减。”佛的智慧无量无边、不可穷尽,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十一、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着,净除一切烦恼,已获得圆满的解脱。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身之所作皆以智慧为前导,化现各种殊胜之相调伏众生,使令众生各自证悟解脱之道。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以无上的智慧引导口业,用微妙清净的语言化导利益一切众生。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以清净的意业,随顺智慧而转,入众生心而为众生说法,除灭其无明痴惑。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这三种功德是说,佛以智慧照见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的一切法,悉能遍知而无有障碍。


以上佛的十八种功德启发我们:佛的万德庄严都是在拔济救度众生中成就的。佛心心念念都是在利益众生,如佛最初的发心,就是为了救度沉沦在苦海中的众生。而后无量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积功累德,最终成就无上道果。进而全心竭力度化有情,乃至举手、投足、出言、微笑等等都在利益众生。


发大心的菩萨们也要学习诸佛的利生精神,借助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境缘来锻炼自己,时时处处不忘发菩提心,帮助众生获得自在、吉祥。


可谓:


世尊念念利有情,
功德巍巍人天敬。
普愿无量诸众生,
见闻得度具信心。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廿四

下一篇:六月初六晒经节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