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寺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重走霞客路,朝礼五台山”的见闻随感。
徐霞客在距离佛母洞三里处的村庄留宿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感受到了清凉山的魅力。他在日记中绘声绘色地写道:“初六日,风怒起,滴水皆冰。风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叶中。”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只是八月初六,中秋还未至,五台山的夜就已经很冷了,寒风怒起,滴水皆冰。而那时徐霞客的故乡江阴,恐怕还处在“夏季”的酷热之中。可见,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多么拼,又是多么能吃苦!好在狂风稍歇时,初升的太阳便如红色的宝石从树叶间照射出来,红彤彤的,把层峦叠嶂的山峰照映得分外妖娆。可想而知,那时五台山的清晨是何等地壮观美丽啊!
徐霞客沿着半山腰往西南方向前行,南台的轮廓渐渐出现在眼前,很快他便到达了灯寺。

金灯寺全景环境图
灯寺,如今名为金灯寺。《清凉山志》中性善法师的一首诗,恰好说明了这一寺名的由来:“梵刹碧山旁,金灯夜吐光,众生心有感,菩萨用无方。”诗中提及的“金灯夜吐光”,即是现今人们所说的智慧灯。不难想像,夜空中,智慧灯犹如一团团火焰在跳跃闪烁,为静谧的夜幕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霓裳。每当有人目睹到这一圣境,都深信那是文殊菩萨慈悲的显现,是对众生的加持和祝福。只要众生内心虔诚有感,菩萨就一定会以种种妙用来回应。
《清凉山志》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明万历年间,有太监杨准奉命前往五台山进香。途经金灯寺时,雨雪交加,道路泥泞。尽管如此,杨准等一行人仍然虔诚诵咒礼拜,不敢暂废。到了南台,日暮时他右绕台顶数十匝,并率领同行众人,礼拜三十五佛。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群山昏暗。忽然,一盏智慧灯从山涧下飞上来,停留在空中。杨准见后,立即伏身礼拜,默默祈祷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并作念:若能满愿,灯必变多。他刚想到这里,只见眼前的那盏灯便分成了十盏,而后又迅速地变为百盏,最后达到千盏。众人见后急忙顶礼,瞬间群山草树被上千盏灯的光芒照亮,好似形成了一张光明网。
杨准此时悲喜无量,至诚礼拜文殊菩萨,乃至额头流血。后来,那千盏灯次第渐收为百盏、十盏,乃至一盏,最终化为一大圆光。其中隐约显现出金色童子骑青狮的身影,随即又消失于空中。

智慧灯图
以上即是一则由至心朝礼文殊菩萨,而感应得见智慧灯的典型事例。愿所有前来朝礼五台山的众生,都能够蒙文殊菩萨加持,妙智慧妙吉祥,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智慧灯,一切善愿皆得成就!
可谓:
寺名金灯藏玄奥,
文殊智光如日耀。
尘世迷雾遮真眼,
心田明灯待启照。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普贤行愿品》十五
下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