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9(农历闰4.28)念佛圆通章(四).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学佛是为了改变自己。若不能转自己的凡夫习气,遇到境界就现原形,我执就会强烈表现出来:“咋了?我就这样!”“就这样”,那只能做个“老凡夫”了。因此,自警:学以致用,改变自我。念佛学佛,慈悲柔和。
今天来学习《念佛圆通章》的章题,章题的全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是《念佛圆通章》的启教之人,发起念佛的教法。《观无量寿经》云:“以智慧力,拔三涂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也有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依于慈舟老法师《圆通章讲义》的解释,“大势至”,约心来讲智慧力大。不但自己能够断除烦恼证得真常之理,同时也能令众生破除执着,断除烦恼,证得真理。约身来说神力大。菩萨每举一步能震动大千世界,如经中所说。由此智慧力和神力胜过一切,故称之为“大势至”。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立,头顶宝瓶,助佛弘化。据《悲华经》讲,往昔世阿弥陀佛做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第一王子,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二人相继发愿成就佛道,利乐有情。以此因缘,两位菩萨同行同愿,经过无量劫,彼此不相违背远离。直至阿弥陀佛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别位于阿弥陀佛左右两侧,共同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同行同愿利益众生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在菩提路上,也能够“常相提携不舍离,直至成佛为伴侣”。菩萨,梵语“菩提萨埵”。菩提,觉悟义;萨埵,勇猛义。合起来的意思是发了大道心,求取佛道的众生。因智慧而上求佛道,因慈悲而下化众生。念佛,略说有四种,即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不陌生,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圆通,性体周遍为圆,妙用无碍为通。这里指大势至菩萨修习念佛法门,都摄六根,证得根大圆通。之所以称为根大,原因在于能够将六根都摄住,用意根都摄六根来念。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有能生的意思。六根能生六识。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是了别义。六根与六识中间有六尘,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尘是染污义。能染污众生清净的心灵,令真性不能显发,所以叫六尘。六根对六尘产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就是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用在实际的练习中,多是用一句佛号统摄六根,以一念转万念,不令六根缘六尘,六识也就不生,六根自然而摄。因为专注于这句佛号而念,就能摄住意根,此为总摄;句句念得清清楚楚,就能摄住舌根;口念耳听,听得历历分明,就能摄住耳根。如果用佛号摄住意根、舌根、耳根,眼就不会乱看。眼根收摄住,鼻根也摄住不会乱嗅。如果能做到收摄五根,身也就安定收摄了。这样六根收摄不散乱而念,“净念相继”,成就念佛三昧,有愿必定往生极乐净土。章,指《楞严经》中的一节经文段落,现在单独节录出来,称作一章。这一章讲述的就是,大势至菩萨是如何用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证圆通的。最后,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印光大师赞大势至菩萨偈”:如子忆母勤念佛,
都摄六根耳听著。
若依大士此开示,
因心各得契果觉。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思益经》,全名《思益梵天问经》,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
上一篇:父爱无言
下一篇:念佛圆通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