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圆通章(三)

2020-06-18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6.18(农历闰4.27)念佛圆通章(三).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看了大家的留言,甚是感动,不由得想和大家有个约定:只要你听,我就讲;只要我讲,你就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尽未来际,常随佛学、常闻法音、常悟佛理、常行精进,积聚无量福智,如佛自在,广利群生!




借此学习《念佛圆通章》的机会,这两天我们略略了解了《楞严经》的殊胜。今天,简单说一下《楞严经》从印度传到我国的因缘。

 

据说《楞严经》为古印度的国宝,印度国王严禁将其携带出境。隋朝的时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经义著述出天台止观。当时,有一位印度高僧对大师说,天台止观与《楞严经》的文义颇为相似。智者大师求法心切,为了亲见《楞严经》,特地在所住的天台山华顶上设置了一个拜经台,每天面向西方竭诚礼拜,希望这部经典能早日传到东土。但遗憾的是,直到圆寂也无缘亲见此经。

 

唐代,印度有一位般剌密谛尊者,华言,极量尊者。他深感此经和东土众生有缘,千方百计地想把这部经典带到中国。不过,几次过边境的时候,都被发现和阻拦。最后,他采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方法,先把经文写在一种极细的白布上,然后用刀割开自己臂膊的肌肉,把写好经文的白绢塞进去。之后将创口缝合,等刀口平复后,再行出国。这一次,尊者成功地出关渡海来到广州。

 

当时,恰逢唐朝宰相房融在广州主持政务,房融是佛教居士并且受过菩萨戒,知道尊者的来历后很是重视。于是,他将般刺密谛尊者奉请到制止寺(现在广州的光孝寺),并主持翻译了《楞严经》。自此以后,这部经便在我国弘扬开来。

 

了解了《楞严经》的传译因缘,我们应当生起感恩心!不但要感恩佛陀的谆谆教诲,也要感恩西域高僧为令佛法东传华夏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真可谓:“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尊者为法忘躯的精神,令后世敬仰不已。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悲心与大行,我们今天才有幸听闻《楞严经·念佛圆通章》,因此实在应生难遭遇想、生庆幸心。《华严经·十地品》有几句描述渴望听法心情的偈颂,和大家分享:“如渴思冷水,如饥念美食,如病忆良药,如蜂贪好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

 

最后,让我们以唐朝义净大师所作偈共勉:

 

晋宋齐梁唐代间,
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遥碧天唯冷结,
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
往往将经容易看。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念佛圆通章(四)

下一篇:念佛圆通章(二)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