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格言联璧》二十五

2020-09-23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9.23(农历8.7)学习《格言联璧》二十五~1.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格言:“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生在世若被毁谤,应该如何止息呢?只有不去辩解;如何制止怨恨呢?只有不去争论。
 
又一则类似的格言:“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意思是说,别人毁谤我,与其和他辩解,不如宽忍他。别人欺负侮辱我,与其提防,不如化解。
 
此则格言同样是在教导我们:若遇毁谤,要用智慧面对此等不好的境缘。前一则格言着重从事相上来说,这一则比较深入,让我们明白道理,调整好心态,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别人毁谤自己,与其据理力争,不如敞开心怀包容对方。无端的诽谤是无法改变事实真相的,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相反,那些制造事端的人因为不明白因果道理,造作恶业,将来必定会有不好的果报。因此,我们怜悯他都来不及,还怎能责怪呢?
 
《四十二章经》讲:“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陀告诉我们:恶人要害贤者,就像朝天上吐唾沫,不但吐不到天上,反而会掉下来,落在自己的脸上。再比如逆风扫地,尘土只会落到自己的身上。圣贤是不可以毁谤的,否则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
 
明白因果道理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常常反省自己,培养慈心,增进德行,从内心彻底化解对立。以这样的心态接人待物,即使是冤家对头也没有不被感化的。
 
讲一则关于已故大德广钦老和尚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老和尚曾经在山中岩洞潜修十三年,一直到有所证悟后才回寺院。尔后,老和尚要求守大殿,每天晚上在大殿里禅坐不卧。

一天,监院和香灯师召集大家说,昨天晚上大殿的功德箱被盗了。听了这话,大家想不明白,以前夜里没人看守大殿,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而现在有老和尚守大殿了,反而出现被盗的事情。自然,大家都怀疑广钦老和尚。即使他没有偷,也是有责任的。因此,大家对老和尚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心想这个住山洞十三年,曾降伏老虎的修行人,居然还能做出这等事。内心都很鄙视他。

对此,老和尚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辩解,好像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压根儿就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上次那么说,只是为了考验一下老和尚的修行功夫而已



在修行人的眼中,诽谤、毁辱、恶言乃至于打骂,都如同甘露般有益于身心,是修行的增上缘,是成就自己的善知识。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定然不会因为境界的好坏而生起怨恨或是亲爱之心这份洒脱与自在来自于对佛法的体证,慈悲与忍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最后,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与大家共勉:

 

从他谤,任他诽,
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思议。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格言联璧》二十六

下一篇:学习《格言联璧》二十四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