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盂兰盆经》六

2020-08-24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佛说盂兰盆经》六.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昨天我们解释了《佛说盂兰盆经》的经题,今天正式进入经文内容的学习。

 

按照古来的惯例,一般讲经分为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即讲说一部经的缘起;正宗分,是阐述经文要义的正文;流通分,最后称赞此经的利益功德,并劝导见闻者奉行流通。

 

下面,我们对这三部分依次加以说明。先看序分。

 

序分又分为证信序和发起序

 

证信序,通过“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是佛所说,是真实可信的。因为每部经都有这六种成就,所以证信序又叫做通序。

 

发起序,即讲说一部经的发起缘由。因不同于其余诸经,所以也叫别序。

 

先来看此经的证信序,即六种成就。对应的经文是:“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表示阿难亲从佛闻,耳提面命,并非展转听来的。佛灭度前阿难尊者以四事请问佛,其中一件的答案就是:结集经藏时,开头用“如是我闻”,令后世相信是佛所说。这部经用“闻如是”,是因为西域的语言习惯与东土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顺于此方语言来翻译而已。

 

如是”,是指法之词,指这部《盂兰盆经》。经中所讲的孝顺报恩之法是可信的,所以名为“如是”。

 

一时”,世间所说的一时,一般指一个时辰、一小时,或者一季度、一年等。在凡夫看来,时间的长短是一定的。在佛法看来,时无定体,而是依法安立的。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说法。

 

如来度化众生,如潮不失时,过去有感过去应,未来有感未来应,现在有感现在应。

 

“一时”,即是师资道合、感应道交之时。目连尊者当年请问佛陀讲演此经之时,即此“一时”。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盂兰盆经》,忆念佛教,救拔双亲,也是此胜会之时。

 

,即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本经的说法之主。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佛讲说《盂兰盆经》的具体地点。

 

舍卫国”是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梵语舍卫,此译丰德。国中多有财宝等,且人有多闻解脱之德,因而得名。


树给孤独园”,亦名祇桓精舍,是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此园是祇陀太子供养的树,给孤独长者买的地,二人一起供养作精舍。

 

经文中,“闻”表闻成就;“如是”,表信成就;“一时”,表时成就;“佛”,表主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表处成就。表面上看,缺了最后一种“众成就”,但约义来讲也是有的。

 

在经文结尾处说到:“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经文中的“四辈弟子”就是当时的与会大众,这就证明了本经六种成就全部具足

 

以上浅显地解释了证信序。让我们生起庆幸心,为自己能闻到佛法;生起感恩心,感恩阿难尊者为我们传诵佛法。

 

可谓: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得闻。

学修并进获法喜,

如法行持利群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佛说盂兰盆经》七

下一篇:学习《佛说盂兰盆经》五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