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品往生观,目前我们已经学习到下品上生,今天接着来了解下品中生。这一品的经文也分为四部分内容,先来看第一部分:造恶因(造作种种不善的因行)。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夫人,下品中生的情况是: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是这样的愚痴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为求名利而演说佛法,无惭无愧,用种种恶业庄严自身。像这种罪恶之人,因为造作众多恶业的缘故,果报应堕地狱中。
经文特别提到“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僧祇”翻为华言是大众的意思,简称僧。“僧祇物”,在此指常住物。常住物有两种,一者是常住常住物,一者是十方常住物。
常住常住物的体,指寺舍众具、银钱重物、花果树林等。还有众僧厨库,包括生熟物等。
常住常住物,前面的“常住”指常住的人,后面的“常住”是指常住之物。也就是说,常住的人受用常住的物。常住的人约纵来讲,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出家人。约横来说,整个南阎浮提的出家人完全摄尽。总而言之,十方三世一切凡圣僧,都是常住常住物的主人。
十方常住物,前面的“十方”是约人来说,指整个南阎浮提所有的出家人,但不通过去僧和未来僧。后面的“常住”是指的常住的物。十方常住物的体,就是指的每日供僧的常食,在打钟打板之后,十方僧进界的人都有份,随人吃饱,不许带走。
两种现前,一种现前是现前现前物。前面的“现前”是指现前的人,后面的“现前”是指的现前的物。也就是说,现前僧受用现前之物。就如平常居士们供养现前僧的房舍、衣服、卧具、医药等。
另一种现前是十方现前物。前面的“十方”是指的人,后面的“现前”是指的现前的物,意思是十方僧受用现前物。
四种僧物如果偷盗,都结犯重罪。尤其盗常住常住物的罪最重,因为此物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出家人受用。
《方等经》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不是佛舍弃不救,是言此罪极重,佛力难以加被的缘故。
出家人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说法本是好事,但如果是为了名利而说,假托佛法希求名闻利养,心就会被染污,便会落入“不净说法”的过失当中。
为什么说“以诸恶业庄严自身”呢?古德说:“恶迹盈满,故云庄严。”可见,如果多造恶业,毁犯众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且不知惭愧,无有羞耻,便是在用恶业来装饰自身。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希望我们能够巩固两种正见:
一、深信因果。我们的生命就像江水一样向前奔流,只要我们有思想、有言语、有行为,就会不断地创造未来。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来主宰我们,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世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如是的因,产生如是的果。因此,我们要畏惧因果、谨言慎行,常以佛的教导来策励自己。
二、严持净戒。经云,贪著五欲就是凡夫。怎样才能放下五欲呢?一定是从持戒开始,通过持戒远离缘非。离开五欲的诱惑,慢慢就能开发我们心智的光明。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也常说,学佛的人,要勇争上游,不能甘当下流。生人天的人如爪上土,生恶道的众生如大地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啊!
可谓:
极乐世界路非遥,
一句弥陀皆可超。
相信因果持净戒,
广行善法乐眉梢。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